2014年12月20日 星期六

(台東旅遊)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DSCN1424-vert  

很早就有計畫想要來趟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歷史之 旅。這要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印象應該是在國中活力十足的年紀,努力的啃著書中的歷史課本,老師教什麼,我們就「背」什麼。什麼大坌坑、卑南文 化...等等,不僅要按照年代、地理位置記憶,更要把各個文化的特徵分門別類的記起來,現在想起來,幸好我熬過來了。當然,現在也忘光光,只能說對文字有 印象,但是內容全忘光。當時在這樣背多分的荼毒教育下,我最喜歡的是背完課本後,仔細看課本內挖掘出來的古物及圖片,想著我們的祖先早期的生活,心想總有 一天想要親自去看看這些挖出來的古物,所以當我來到東部求學念書,知道史前文化博物館早在2002年開幕,就想要來一探究竟。
當天早上從花蓮出發,第一站在金樽遊憩區休 息後,在台東市吃完午餐,約莫一點多來到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因為可以憑門票免費去參觀博物館的卑南文化園區,所以參觀完史前文化博物館,馬上又出發去卑 南文化園區。這樣的行程還滿趕的,建議可以安排一天的時間慢慢地參觀時前文化博物館,下午再去卑南文化園區走走比較不會太趕又太累喔!!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外觀。建築物的外觀內部建設,都是富有意義及講究的,例如史前館外牆的圖案,是使用放大、簡化的原住民編織圖案...;巨大的中庭則是象徵考古挖掘的深坑。
DSCN1322-vert

建築物主題前方的赤道日晷造型
DSCN1325-vert

常設展有五個,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特展,可以上網查詢或打電話去詢問特展的展示時間,這次前往剛好遇到的特展是「繁延、祈福與保護:背兒帶文化特展」(2014/8/8~2015/3/1)。對背兒帶的歷史及象徵意義等有興趣的朋友,不彷在展出期間前往參觀。
DSCN1327-vert

票價有0~80元。我是屬於ㄧ般民眾,以全票80元參觀。當天參觀完博物館,也可以憑著票券在免費參觀卑南文化公園遊客服務中心。更多詳細的參觀資訊請上國立台灣時前文化博物館參觀須知
DSCN1334-vert
DSCN1336-vert

博物館大門進入是一個不小的中庭,左邊是購票處,右邊是禮品購買區。左邊是入口,右邊是出口。
DSCN1331-vert

順著指標走,來到常設館的展區,入門先看到的是 博物館的歷史,從1980年起卑南遺址的發掘到2002年開館的過程。一個博物館的建立很不容易,需要多方的討論與支持,更需要有志之士一起來建立,感謝 這些人,讓我們今天可以在這樣舒服的環境,享受這樣得來不易的展覽及知識的探訪。對於台灣的歷史,身為台灣的一份子,我想我們更有義務要去了解。
DSCN1353-vert

因為展覽的項目很多,所以建議可以在入口處向服務員借用語音導覽系統。可以藉由語音導覽系統,不用拘泥於文字,更能快速的了解到展覽的內容。
DSCN1368-vert
DSCN1372-vert  

博物館的展覽主要在二樓和地下一樓。因為展覽的內容有點多、有點雜,所以底下展覽僅作些許簡單的介紹(我怕大家看完頭很痛),大家可以看看圖片,然後實際規劃個日子,安排前往參觀會比較實際喔!!(下方各展區部分介紹資料來源: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我今天參觀的路線是:台灣自然史(二樓)-->人類演化史(斜坡往下到地下一樓)-->台灣史前史(B1)-->科學的考古學(B1,新展廳)-->中庭(B1)-->台灣南島民族(二樓)-->背兒帶文化特展(二樓)
這裡的地圖很詳細,每個展區都有屬於它的圖案,展區內的解說牌上也都有標示出目前位於展區的圖案標誌。建議若回家想要將照片做分門別類各展區的朋友,可以在每個展區入口拍攝該展區的名稱,這樣就不容易搞混了。
floor02-l - 複製-vertfloor02-l-vert  

第一站:台灣自然史(誕生、冰期、新世代)
自然史展示廳分為誕生、冰期及新世代。在誕生期 主要是介紹台灣從早期開始的地質變化到現在的樣貌。冰期則是展示許多化石標本及八種全尺寸的大型陸生哺乳動物的模型。新世代則是代表著冰期過後,到現今的 自然環境。這個展區參觀完對於八種大型的哺乳類動物存有很深刻的印象,每個都做的栩栩如生,很壯觀也讓人想到這些動物晚上會不會像博物館驚魂夜一樣,起來 亂走。
DSCN1380-vert

本來想說是一隻豹,但是下圖是一隻老虎。出土地點在澎湖的海溝。
DSCN1383-vert  

第二站:人類演化史
參觀完台灣自然史,接下來會順著斜坡道慢慢的由 二樓走向地下一樓。斜坡道就是展覽人類演化史的區域,可以看到人類演化的過程。參觀完我最有印象的中間的一個影片介紹世界最古老的人類化石--露西 (Lucy),發現地點在阿法盆地。會取名Lucy也是因為當時甲蟲合唱團所唱的<<鑽石天空中的露西>>,還滿有趣的介紹及命 名。
坡道的兩邊就是參觀人類演化史的展區
DSCN1392-vert
DSCN1389-vert

藉由人類頭骨的演化,可以看出頭骨越來越大,相對的腦容量也越來越大,所以相對的智力也越來越高。
DSCN1391-vert  
第三站:台灣史前史
台灣史前史,分為八個展區,由這八個展區組成台 灣史前史。中間某個展區旁還設立科學的考古學新展區。每個展區幾乎都有呈現該展區當時生活情況的模型圖案可以看,再藉由觀看真正出土及仿製的文物,讓我們 大概的了解到台灣史前的歷史。一開始我很認真地觀看每個文物,但是看到後來很容易像背歷史一樣,實在很容易搞不清楚及腦袋呈現混亂的狀態。所以我後來都只 挑一兩樣想看的文物停下來仔細看,至於相對而言比較沒有興趣的文物,就走馬看花的走過了,有時間有興趣有研究可以花時間慢慢的在這裡欣賞及研究,我想會有 所獲得的。

floor-1-l - 複製-vert
floor-1-l-vert  
floor-1-l-vert - 複製 (2)
台灣史前的序幕主要是以台灣史前的文化的多元發展特色,以左鎮人和長濱文化為起點,讓大家了解到最早進入台灣的人群在這片土地上所發展出的史前文化。
最吸引我的莫過於下方的展示圖,當時看到馬上想到,多麼好的一張圖,將所有的年代及文化按照順序的排列下來,而且還佐以出土的文物,要是早點知道這張圖或是類似的圖,當時背誦歷史我想就不至於這麼難過了!!
DSCN1435 - 複製-vert


(局部放大顯示,讓大家看得比較清楚)
DSCN1435-vert


以冰河時期為背景,來講說台灣當時的狀況。

DSCN1436-vert

這是八仙洞中的潮音洞的長濱文化人,也是當時出土最多遺物的洞穴。研究顯示當時的長濱文化人已經會使用火,且以敲擊的方式製作石器,但不會製作陶器,主要以簡單的狩獵和採集蔬果為生。
DSCN1401-vert
DSCN1399-vert  
floor-1-l-vert - 複製 (3)
台灣史前人的生活,主要是介紹台灣史前人的「生活」(不然咧!)。主要包含開啟台灣新石器時代的大坌坑文化、細繩紋陶文化,及圓山文化和芝山岩文化,以古台北湖為背景,介紹台灣史前人類在捕魚、狩獵、採集及農業等生活。
下圖顯示當時在台北湖畔生活的史前人類,下方滿滿的貝殼。這個展區也有展示出大家熟知的「圓山貝塚」。
DSCN1440-vert  

圓山貝塚,簡單的說就是史前人類所遺留下來的垃圾堆。史前人類在水中撈拾貝類,吃完就丟,久而久之形成堆積的貝塚。貝塚中間除了貝殼外,還包含許多破損的陶器、石器等等,雖是古人的垃圾堆,但是是考古學家眼中的寶庫。
DSCN1427-vert  
floor-1-l-vert - 複製 (4)
陶器在新石器時代,是人類普遍的日常生活用品,不論是生活、祭祀或陪葬上都扮演重要的角色。台灣史前陶器,介紹史前陶器的類型、功能、特性、文化特徵等等,說明了陶器在台灣考古研究上的普遍性及重要性。
這裡比較特別的除了陶器的使用及製作外,印象深刻的是烏山頭遺址的陶器,有些墓葬以陶器的碎片作為覆蓋死者臉部的器具,因此也稱為覆臉陶。
DSCN1444-vert

不同的陶器大小有不同的功用,有些用來盛水、煮食的炊具,也有些用來祭祀,當陪葬品。名稱上也不同,例如陶缽、陶盆、陶罐等等。
DSCN1445-vert  
floor-1-l-vert - 複製 (5)
海洋不論是現在還是古老的史前,都是食物的寶 庫,也是航行的道路。台灣史前人與海洋,以恆春半島為背景,介紹史前類對海洋的利用,包括取自海洋的食物、工具及裝飾品等。看完展覽,令人驚訝的是,台灣 史前人類竟然會潛水、航海以及進行海洋的貿易,對海洋的高度利用,完全超越了一般人的刻板印象。
DSCN1449-vert

史前人類使用的捕魚工具,主要以魚鉤、網墬與魚卡子最為普遍。網墜主要是綁在魚鉤或漁網中,幫助下沉。而魚鉤和魚卡子以獸骨製成,類似現在的魚鉤,用來釣魚使用。
DSCN1451-vert  

floor-1-l-vert - 複製 (6)
最為人熟知的應該是卑南文化移植,出土很多史前的遺物,有些遺物現今仍保留在遺址的地面下方。以卑南遺址為介紹的主角,介紹遺址卑南文化的聚落、建築、墓葬(石板棺)以及多種精美的玉器和陶器。
石板棺葬。主要以板岩拼成的棺具,出土的石板棺的死者,主要都是頭朝西南,腳向東北,都朝向都蘭山,推測可能是認為都蘭山為當時的聖山,但沒有證據證明此種說法。
DSCN1457-vert

在參觀各展區的時候,都會出現一「尋找國寶」的 標示。原來國寶就在卑南文化的展區。下圖是國寶之一的「人獸型玉玦」,也是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館標。出土在卑南文化的石板棺,造型很優美的玉玦,當時的 器具一定不像現在這麼精良,可以製造出如此精巧細緻的玉玦,稱之為國寶也是實至名歸的。
DSCN1424-vert  
floor-1-l-vert - 複製 (7)
東海岸的「麒麟文化」,是台灣唯一以「巨石」為 特色的史前文化。主要介紹巨石的類型、分布的地點、可能的淵源,還有「巨石」的用途及謎團。對於巨石這兩個字,我馬上聯想到是否是類似金字塔、東海岸的掃 叭石柱等世界上令現代人斐以所思的建築,這些建築有什麼功用、如何建造等等,都成為難解的謎團。
所謂巨石,包含石輪、石像、岩棺、石壁等,主要分布於海岸山脈東部的中段山麓。這些巨大的石頭,如何雕鑿、在當時又是如何想像,留給後代的我們巨大的想像空間。
DSCN1462-vert

白桑安遺址的巨大石壁,長297公分,高290公分,頂端厚42公分。
DSCN1466-vert  
floor-1-l-vert - 複製
從生活的用具到陪葬品,石器和玉器陪伴著史前人類的一生。整體性的介紹台灣史前的石器、玉器,包含種類、功能、數、社會文化的意義等有關知識,也介紹考古學接推測史前時代台灣玉器貿易網絡的可能性。
DSCN1473-vert
DSCN1474-vert  
floor-1-l-vert  
鐵器等金屬器流行的史前時代,也代表著台灣邁入了一個新時代。介紹在這個時代使用的器物及社會上的轉變,內容為台灣各地鐵器代的介紹及與原住民可能的關係。在此區其實文物不多,大部分都是文字的說明,文物也多以陶器為主。介紹的有靜埔文化、龜山文化及蔦松文化。
DSCN1405-vert

此時期的陶器也與史前時代的陶器大不相同,多了較複雜的做工,譬如蔦松文化的特殊鳥頭型陶製品、龜山文化紋飾繁複的陶器等。
DSCN1481-vert  
第四站:科學的考古學
這區是在2007年新設立的展區。讓我們不僅僅 是了解文物,也讓我們一同來探究考古學如何由發現、探索、分析現象的精神,並利用科學的技術來驗證這些文物的發現。雖然我們不能親自參與考古的過程,但也 能藉由這要的展區,了解考古的工作流程。每一項都是專業,參觀完科學的考古,原來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文物的出土,需要經過這樣一連串的工作及驗證比對等,並 找出符合當時代的情景,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一進入科學的考古學展廳,腳底下是互動的小程式
DSCN1413-vert

還原考古的現場
DSCN1418-vert
DSCN1420-vert  


第五站:中庭
整個中庭,象徵考古挖掘作業的深坑。中庭空間以一個巨大的卑南文化玉耳飾模型為中心,其他空間呈現方格網狀分布,設有教育資料及多媒體設備的方形板凳。此區有別於其他展示區,是一個帶有論壇的展示空間,有六個主題,七個子題,主要議題的方向為各展廳延伸的議題,或是呈現人、自然、文化的整合性議題為主等等。各論壇以第一人稱發表自己的觀點,他們是事件的主角。他們各自表述,希望聲音直接被聽見。也期待觀眾在此獲得的不只是知識,而是更多的省思與感動。
DSCN1433-vert  
第六站:台灣南島民族(社會與人群的關係、工藝 生計與社會、祭儀與精靈觀念)
台灣的南島民族的文化內涵相當豐富,且各族群的 文化有異有同。在這個展區以一個族群一個主題的方式,介紹各種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面相,包含族群關係、文化的多元性、建築文化等等。展廳中除了呈現原有的九 族文化,亦介紹近年來經過民族識別過程的五族。在這裡可以了解到不同族群的不同文化,可以藉由展出的衣服、器具等展物,搭配解說的文字,來了解存於台灣的 南島民族的文化,各個族群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在現在多元文化的台灣,各族群之間,應該有更多的尊重及互相的學習。
紋面
DSCN1489-vert
DSCN1490-vert
DSCN1494-vert


由25或27塊木板拼成的達悟族拼板舟。
DSCN1498-vert
DSCN1505-vert  
第七站:背兒帶文化特展
從各族群背兒帶的文化看出,是養育兒童的一種方 式。背兒帶揹著嬰兒,讓親人的懷抱成為最溫暖的依靠,是最甜蜜的負荷。全世界的背兒帶不盡相同,但無私的親情卻是全人類共通的語言。背兒帶上的各種刺繡、 貼布等圖案、紋飾等,雖然各地方不同,但共同可以發現的是,幾乎都於小孩的健康和幸福有關。小孩的健康、幸福是父母一輩子最擔心的事情。
不同族群的背兒帶
DSCN1522-vert

背兒帶上方綴以不同的樣式,主要都與小孩的健康幸福有關。
DSCN1528-vert

台灣閩南式的拼花蒙被,作者是八十多歲的江林阿英奶奶,她在二十一歲時縫製,陸續生的九個孩子,全用這條蒙被背大的。做蒙被時,先將碎布剪成三角形,搭配色塊,最後才拚縫成花。據說這種向鄰里親友索碎布的習慣,表現出勤儉民風,也寓含新生兒「福納百家」之意。
DSCN1545-vert  

整個參觀完畢,真的很不錯的地方。有機會會想要再去拜訪,安排的時間可能會是一個上午或下午,想要慢慢觀看這些從台灣出土的古文物,仔細的看每個解說。在我們再看歷史的同時,那一刻也成為歷史,幾百年甚至幾千年過後,我們也會被當成歷史來研究。
----------------------------------------------------------------------------------------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康樂本館)
地址:95060台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1號
電話:089-381166
開放時間:星期二~星期日,上午09:00至下午17:00。
休館日:每星期一(遇國定假日、補假日、選舉日照常開放)、農曆除夕、年初一。必要之停止開放另行公告。
票價:0~80元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